索 引 号:000014349/2022-183465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岑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2年04月28日 |
标 题: 岑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贯彻落实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岑政办发〔2022〕33号) | |
发文字号:岑政办发〔2022〕33号 |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9日 |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岑溪市贯彻落实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岑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岑溪市贯彻落实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
为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办法》和《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桂政办发〔2022〕3号)《梧州市贯彻落实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梧政办发〔2022〕3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在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志鉴编修“两全目标”为核心,我市全面推动地方志工作开展,列入第二轮规划编纂的(1991—2005)综合志书如期出版,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启动第三轮修志工程,编修乡村史志”,《岑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求利用好档案、市志的编写工作的机遇,深入挖掘民风民俗,保护岑溪市传统历史文化,加强群众文化自豪感,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助力岑溪文化振兴,弘扬传统美德。地方志事业面临文化强国的重要机遇和使命。全市地方志工作要努力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地方志事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依法治志的意识还不够强,少数部门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修志为用意识有待加强;人才断层断档问题亟待解决,业务素质亟待提升;信息化与方志馆等方志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以志鉴编修为重点,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抓手,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为岑溪打造桂东南副中心城市贡献方志力量。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第三轮修志启动及综合年鉴质量提升、乡村史志编修、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地方志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新成效。
1.启动第三轮修志及年鉴精品编纂工程。总结第一、二轮修志工作经验,为新一轮修志提供借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梧州市统一部署,适时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建立第三轮修志领导机构,认真编制编纂方案,做好方案论证、篇目设计、资料积累、队伍培训等工作。推动综合年鉴质量建设。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和时效性,全面巩固综合年鉴编纂出版成果,做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持续实施《岑溪年鉴》精品创建工程,着力打造富有时代特点和岑溪特色的精品年鉴。推进实施精品年鉴创建工作,精心组织一部综合年鉴参评全区精品年鉴工程。加强对行业年鉴、部门年鉴、专业年鉴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推进年鉴编纂向各领域拓展延伸。积极推动年鉴编纂、地情年报有机融合,探索年鉴数字化建设,实现年鉴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综合年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实施镇、村(社区)志编修工程。主动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记录时代变迁,留住乡愁记忆,有序推动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史志编修,鼓励并指导条件成熟的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传统村落开展乡村史志(含乡镇志)编纂工作。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导编纂出版1—2部村志。支持条件成熟的镇、村(社区),依托镇文化馆、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镇、村(社区)史馆。
3.推进旧志整理研究工作。组织力量配合全区开展收集整理旧志古籍,进一步夯实岑溪历史文化根基。不断挖掘旧志资源,鼓励社会各界读好用好旧志,发挥旧志资源还原历史面貌、展现古代地情、赓续岑溪文脉的作用。
4.深化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宽地方志理论研究渠道,加强与学校、档案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传媒企业和专家学者合作,开展地方志基础理论、地方志编纂、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深化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发掘地方志资源,加大依法收集地情资料力度,与区内各县(市、区)交换志书、年鉴等书籍。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大力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增加馆藏资料。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广泛进行地情宣传和历史文化传播,鼓励倡导全社会读志用志,丰富方志文化传播渠道、内容和手段。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申报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和史志文化丛书资助项目,培养地方志研究学科带头人。鼓励学校及文史专家、地情爱好者参与地方志工作,努力建立一支和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相匹配、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地方志工作机构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任务,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法治保障
加大《地方志工作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办法》执行力度,强化依法治志意识。将依法治志纳入政府督办范畴,依法建立地方志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进行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充分运用督查成果。
(三)经费保障
要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地方志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作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为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解读